寧波博士團隊為工業(yè)生產線植入“類人智能”——
AI工人也“卷”起來了
日前,在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6000多平方米的新車間里,12臺拉絲機器人“嘶嘶”作響,“吐”出0.2毫米絲徑的鋼絲,再經過一系列復雜工藝,最終制成汽車輪胎用的鋼簾線。乍一看,這里跟其它無人車間、5G工廠沒有多大區(qū)別。但在你“聽”不到的世界里,這群AI工人正熱火朝天地“討論”著技術!
在興達工廠里,AI工人正在上下料、打結、碼垛、搬運,同時自動檢驗質量。 受訪單位供圖
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、寧波智昌集團董事長甘中學博士帶著團隊,指著后臺一長串的代碼、數據,認真地進行“翻譯”——
“1號AI工人剛剛犯‘嘀咕’,根據5號AI工人共享的作業(yè)參數,在恒張力3千克情況下,長度誤差比5號機多出8米,急呀!”
“咋辦?學習先進唄!”
“1號AI工人正在參考5號AI工人的控制參數進行優(yōu)化調節(jié),經過幾輪自我調試,1號的誤差值明顯變小了……”
甘中學一說起機器人,便習慣性地自問自答。作為一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尖端技術——為工業(yè)產線植入“類人智能”,很多人還難以理解。
簡單來說,就是給工廠生產線賦予大腦,不需要人類的干預,就能像人一樣獨立思考,自主學習,自主優(yōu)化。眼前的興達公司車間里,一排排藍色落地柜里躺著一個個黑盒子,十幾厘米長,七八厘米寬,這就是甘中學催動生產線機器思考的大腦。
“一只盒子相當于一個簡化版人腦。”甘中學解釋,人類大腦由內而外分為爬行腦、哺乳腦、人類腦,稱為“三元腦”,每一部分對應不同的功能,應用到機器人身上,第一元大腦可以負責控制機器人運動,第二元大腦負責調度、感知,第三元大腦負責思考和策劃,相互協(xié)調作用。若把很多個擁有“三元腦”的AI工人機器人放在一起工作,彼此間實時交互,像人類一樣比學趕超,智能也就涌現了。
從興達公司的數據來看,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殘余扭轉力原本忽高忽低,影響產品質量,合格率只有80%,而裝上“三元腦”后,合格率不僅達到100%,而且參數的波動比值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。
“生產線裝個大腦,聽起來簡單,但要實現,需要非常復雜、非常精密、非常巧妙的算法構建。”甘中學一口氣用了3個“非常”。
甘中學是世界機器人領域的頂尖專家,2016年帶著團隊到余姚創(chuàng)辦“智昌”,志在為中國研發(fā)“類人智能”的生產線。
轉眼8年過去,甘中學團隊無時無刻不在與時間搶跑。甘中學在余姚的“家”就安在龍泉山腳下,他習慣凌晨3點半起床搞研發(fā),一工作起來就是36小時。年過七旬的他,比年輕人還拼!
或許是在科學家天生的使命感作用下,甘中學身上總帶著一種時不我待的拼搏和堅韌。“全球99.38%、中國99.7%的工作仍依靠人工完成,當下中國正經歷‘機器換人’浪潮,但大部分機器人還是自動化機器人,其本身尚不具備類似于生物體的成長機制,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。”說到這,他的語速又不自覺加快了。
尤其浙江高端優(yōu)勢產業(yè)集群底子厚,這些塊狀經濟本身就是相互需要的鏈條,其實最適宜用人工智能解決高質量發(fā)展問題。“浙”里,也成了甘中學團隊最好的試煉場,并一步步走向全國。
這兩天,甘中學團隊正忙著籌備一家實木家具備料“無人工廠”。一根木料要切分成二三十厘米長的木條,拋光處理后,再拼成兩米多長的板材。這中間,每塊木料花紋、色彩、蟲孔、霉變等各不相同,以前人工一一篩選,耗時、耗力,備料成本幾乎占到了成本的49%。
而未來,在甘中學團隊“三元腦”的加持下,只需要扔一個訂單,“告訴”AI工人一聲,明天需要10號色,1000把椅子,這條產線就可以自動生產出來,無需人工。目前的測試數據顯示,平均交貨周期縮短70%。這帶來的遠不止人工成本的減少,更是智能制造體系的重構和升維。
【短評】
抓住人工智能“牛鼻子”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發(fā)展前景作出重要論述。他指出,“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(yè)變革的戰(zhàn)略性技術,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‘頭雁’效應”、“加快發(fā)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(zhàn)略抓手”。
作為新一輪產業(yè)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,人工智能已在研發(fā)設計、生產制造等領域嶄露頭角。有預測稱,到2030年,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(yè)規(guī)模或超過1萬億元,帶動相關產業(yè)規(guī)模超過10萬億元。因此,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(yè)形成新質生產力,正是當下的“牛鼻子”工程。
近幾年,浙江各地都提出了打造高端優(yōu)勢產業(yè)集群,努力構筑高質量發(fā)展新優(yōu)勢。這給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了最好的“試煉場”和廣闊的市場。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甘中學團隊涌現。